自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末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以来,关于深入研究中国美术的民族文化内涵,构建一个中国当代的美术理论体系的讨论不绝如缕。
从表面的效果和作用来看,艺术创作的直接作用固然明显而重要: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可以敏锐地触及到思想的前沿,表达思维末梢对时代的感触,而且感性鲜活的艺术创作大多可以走在理性的理论研究的前面。但是,艺术理论却拥有任何创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引领”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画家,我们不难发现其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反映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之上,表现出的是他们的内在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深邃的洞察与体会,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与感悟。除了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艺之外,他们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意识和人文情怀,而这种思想意识与情怀是以学术修养和理论思考为雄厚基础的。
正是在这样的思虑之下,2013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下,苏州文联联合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在苏州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苏州的美术界同仁在这股理论思考的引领之下,三年来于美术创作上的成绩可以说是斐然的: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苏州共有11个门类33件作品入选;首届江苏美术奖,苏州有6件作品荣获金奖,是全省的五分之一;从创作类别来看,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新桃花坞年画创作等可谓全面开花。
更令人欣慰的是,第二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经过积极筹备马上要开幕了,并且相比上一届,此次会议将更加注重研讨的学术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艺术与人文”作为此次的主题,在我看来也是十分得宜的,“人文”这一概念,不仅与中国绘画密不可分,更是与吴门艺术紧密相连。
从传统上来看,人文精神源自于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当时的佛罗伦萨画派与威尼斯画派可以说在整个人类艺术发展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在中国画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吴门画派”,巧合的是,这一时期的吴门画派大师们也将人文精神作为了自己创作的基点。
与西方绘画相比,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中蕴含着更多的人文精神。中国绘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中,融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其包含的人文精神又与艺术观和表现手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具有一种统一性。可以说人文精神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条主线,是它的生命和灵魂。
而作为中国文人画巅峰代表的吴门画派,更是将这种人文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吴门画派的人文精神有其独有的艺术品质,吴门画派的大师们能够将人文精神中的个人情感融合于绘画作品之中,引发人们的想象,在体味情感的同时,通过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来进一步发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真正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趣味相融化,创造了那个时代的高峰。
同时,这种人文精神也持续影响着后世苏州地区的画家群体,无论是清代抑或是民国时期,直至当代,“吴门画派”的流风余韵一直绵延不绝,也造就了苏州美术家们广阔的视野与包容的气度。他们在继承的同时,不是一味的模仿与复制,而是实现了将社会生活、时代风貌与个人感情熔于一炉,创造出具有丰厚人文精神、饱含艺术内涵的苏州美术新风格。
近三十年来,各种思潮、主义影响广泛,其新样式及其伴随的观念亦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美术家也不再限于固有的思想意识和创作理念。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人文精神受后工业时代的影响而有所失落,纷纷撰文寻求解决的措施,极力找寻并弘扬“人文精神”。诚然,变化、改革、创新是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沉淀下来总有一个相对稳定恒久的核心思想存在。这个恒久思想,便是文化自觉的来源,是与民族历史、民族精神共生的。这种共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不息向前。在面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题材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国艺术的历史生成入手,上溯其源,下探其流,能将西方的表现体系与中国传统的方式、程式互相融合,能将探索始终立足于厚重的文化支撑,从而催生出艺术不尽的意蕴。这也是本届会议之愿景。
最后,衷心祝愿第二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此文是由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苏州市政府主办的《艺术与人文》第二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论文集序)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