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前面按上一个序,和运动会前点个火炬有点类似,这是约定俗成,相比较运动会点火炬的规矩还要更大一点,点火炬前你在运动场上跑得再快跳得再高,也只能算勤学苦练,不要说金牌银牌,鼓掌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的。而这样的发挥放在火炬点燃之后,就是摘金夺银为国争光了。相比较图书的序言就要随意得多,首先一点汇聚在一起的作品,全是以前的创作,这和火炬点不点是没关系的,就是说序言也是可有可无的。另一点点火炬大凡都是曾经出类拔萃或者当下数一数二的运动员,写序言就宽松了许多,德高望重学有所长的固然很好,找个朋友,哪怕是隔行如隔山的那种,信口说两句,随便谈一谈也是不错。真是不好意思,我只好属于后一种情况了。
这一类人的缺点是因为外行,缺乏专业素养,弄弄就要东瓜传到茄门里,这一类人的优点也是因为外行,七搭八搭的,说不定能开出新气象呢,这是写出来为准的,闲话先按下不表。
话说扇子这个形式,和夏天真是天衣无缝,夏天的时候,打开的扇子,仿佛一面荷叶,要是遇上拿着扇子的女孩,简直就是河塘里的一枝荷花了。我年轻的时候,到了夏天,就特别爱看握着扇子的女孩。现在不了,现在的女孩子不拿扇子了,电扇也难得用,全是空调的事情,这些女孩子不知道扇子不仅仅是清风徐来,还可以使一个普通女子变成荷花呢。应该就是这样的缘故,扇子和江南或者和文人就特别投缘了。
扇面创作不是一桌酒席,而是二三道菜,是随意小酌。如果将一部长篇小说缩写成一个千字概要,便仅仅是情节展开的线索,而决不是一篇短篇小说。同样的道理,扇面画也不是一件大幅作品的缩小,徐惠泉的作品,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惠泉的扇面创作,有两大题材组成,名士和女人。细想起来,我们心中的古代,差不多也是这二种人物吧,谁也没活过几百年,全是凭着书上的记录在体会古代。从前的生活浓缩成一幅画,家长里短少了一点婆婆妈妈,起早摸黑也是采菊东篱下的男耕女织了,这是多么浪漫的情怀啊。
肃然起敬是拿起毛笔前的心理,一旦进入了笔歌墨舞的境地,肃然起敬可能就是谨小慎微的对待,可能就会有距离有隔阂。说到底名士其实全是从前的一些普通人,他们踏实地工作和生活,只想着将当下的事情做好,将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很多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名士,成为文化先哲。
所以在惠泉心里,是将他们当一个知己的朋友那样对待的,惠泉负责文联美术家协会的工作,很多时候,惠泉觉得这些文化先哲其实就是自己协会里的一名会员。这真是很好的心态。这样心态下刻划出来的名士,反而有了一份特别的潇洒,也让大家觉得十分的平和亲近了。
惠泉扇面中的女人,基本上是妙龄少女,有几个是谈过恋爱的,或者已经有了意中人,她们摇着团扇歪着头想着自己的心事。更多的是还没有谈对像的少女,她们在闺房或者后花园中,梳妆、纳凉、读书、弹琴、吹箫、赏花,她们梳妆打扮是给自己看的,她们弹琴吹箫是给自己听的,她们似懂非懂地读读《红楼》《西厢》,然后对着一池荷花,是一付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样子吧。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全是自得其乐和津津有味的。
她们是明朝或者清朝的白领丽人,有一些家底,不愁吃不愁穿,愁的就是大片的时间,怎么更好地打发在风花雪月上,因此她们看起来特别地风雅。
专家对待仕女画,看的是线条和色彩,他们隔裂和抽象地对待面前的仕女,他们更像是一架医院里体检的机器,他们把一件有趣的事情,硬生生地做得没趣起来,他们使自己一个正常的人成了一个专家。而外行人看待仕女画成功和不成功,应该简单得多,能让人再要看一眼的,是成功,看过以后能让人有点想入非非的,是成功。
郁达夫写过一付对联,对联的句子是:“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达夫还说,我爱妻子,因此爱天底下所有的女人。徐惠泉是很敬业的画家,所以对待笔底下的人物特别地认真,这样的认真不是一板一眼不解风情的呆板和刻意,而是充满怜爱的会心和默契,这样充满怜爱的会心和默契,是艺术情怀和情趣。因此每一次创作,都是崭新的开始。这一个女孩是什么性情,又会产生什么表情,那一个女孩是什么心理,又会产生什么姿态,徐惠泉一一细腻而温情地加以体会,再通过笔墨传递给大家。这一些仕女像一个个新娘似地款款而来,跃然纸上,而徐惠泉仿佛就是她们的新郞了。这一点应该是惠泉最大特色和成就。
除了名士和女人,另一个主要特色就是有背景,这一个背景是心里有谱吧,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风气,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情感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徐惠泉和贾宝玉似地,和这些妹妹们朝夕相处心心相映,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有了特别丰富的内涵,或者说是一个时代一种生活的缩影了。
一个成熟而真诚的艺术家,就是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艺术形式,将心里说出来,这是和笔底下人物的以诚相待,也是和读者的肝胆相照,因此他是自信和大气的,是真实和生动的,比如徐惠泉,这一册扇面作品集,就是一个证据和最好的说明了。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